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1985

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1985
「他的城市可以在旋轉的當下喚起一片寂靜:或在顯現夢想未來的同時暗示幾乎被遺忘的廢墟。」
“His cities can simultaneously gyrate and evoke a stillness: or simultaneously offer dreamed-of futures and suggest almost forgotten ruins.”
Peter Cook, Lebbeus Woods - The Craggy Optimist, Mega II – ORIGINS, pp.2-4
1985年九月二十七號,美國建築師列比烏斯.伍茨(Lebbeus Woods, 1940-2012)在札哈・哈蒂(Zaha Hadid, 1950-2016)的邀請與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AA)院長的阿爾文.博亞爾斯基(Alvin Boyarsky, 1928-1990)的策劃下,於該校以「起源」(ORIGINS)為題,展出了階段性的建築繪畫、原始草圖以及設計模型。《列比烏斯.伍茨:起源》(Lebbeus Woods: Origins)即為當時搭配展覽出版的絕版出版品,以35.5 x 27.8公分的大幅裝幀,成為80年代AA重要展覽出版品系列——「大開本(Mega)」中的第二冊。
本書收錄了近50幅伍茨創作的建築繪畫與草稿,環繞著五個建築提案展開,包含了「Einstein Tomb(愛因斯坦之墓)」、「AEON, Four Cities(永世四城)」、「EPICYCLARIUM(本輪館)」、「Center for New Technology(新科技中心)」以及「A CITY(城市)」。伍茨的建築同時探討了時間、光、物質以及科技、宇宙之間的神話,其中封面所呈現的這幅「本輪館的夜間入口立面(Epicyclarium, Entrance Elevation (Night))」,便是伍茨對於建築空間精神性的想像投射:「我試圖在我的想像之中建立起一棟建築,反射、吸收太陽、月亮以及星辰的光芒。」這些建築的圖像成為人類進化路程的先行者,集結了包含寺廟、聖地、兼具宗教和科學目的的天文台、廣播電台以及電視台等機能為一體,伍茨期許在這精巧圓頂空間下的空間,透過電腦與通訊設備與遠方甚至太空連結,在光與能量旋轉交織下,創造出一幅人與世界合而為一的光輝畫面。
在〈列比烏斯.伍茨的思想〉(The Mind of Lebbeus Woods)一文中,提到了伍茨將透過作畫流淌到紙上的圖像視為想法本身,而非僅僅是建築插圖或想法的再現。60年代前衛建築團體—「建築電訊(Archigram)」核心成員之一的彼得.庫克(Peter Cook, 1936~)更在本書中以「稜角分明的樂觀主義者(The Craggy Optimist)」為題,撰文形容伍茨將目光投向未來的創作過程。透過作為建築師第一本主要回顧作品集的《列比烏斯.伍茨:起源》,我們得以一瞥伍茨令人驚嘆的繪畫背後,空間想像萌發的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