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06 SAT.
文心藝所 WINSING ART PLACE
"As a woman, I have to start again and re-invent art-history from the beginning.This is the logic of my work. And to say: my paintings could be my personal renaissance." ——— 米里亞姆.卡恩
1989年Guerrilla Girls游擊隊女孩製作了經典的海報《是不是女性只有脫光了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抗議在現代美術館中,不到5%的藝術家是女性,而在這些美術館中,裸露的女性中有85%是女性。因為游擊隊女孩持續的推廣下,30年來美術館、博物館也開始注重女性藝術家。在現今的社會,性別差異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男女權利的平等,全世界優秀的女性藝術家更是層出不窮。文心藝術基金會將於本年度推出四檔女性藝術家個展,著墨於女性在當代藝術中獨特的論點及藝術表現型式。第一檔即推出擁有強烈視覺刺激的繪畫家米里亞姆.卡恩,以繪畫的模式審視人體肉身與世界的關係。為了展出更多系列的作品,本次展覽更是邀請7位收藏家出借收藏。
畢生致力爭取性別平權的米里亞姆 · 卡恩於1949年出生在瑞士巴塞爾的一個猶太移民家庭中,父親是古董藝術商人,母親是熱愛音樂的家庭主婦。從小卡恩就在一個充滿藝術環境的家庭長大。1976年卡恩開始發展她的藝術生涯,從70年代的街頭牆面壁畫到現在仍持續創作的油畫系列作品,都可以看出她將情感轉化為繪畫語言,激進的筆觸及濃烈的色彩傳達出卡恩對周圍社會現實毫不妥協的回應。本次展出創作初期的黑白繪畫、原子彈系列、房屋系列、難民議題以及最為人所知的身體、人像系列。
黑白繪畫作品是卡恩在1970年代晚期到1980年代的系列創作,對她來說,選擇以黑白繪畫創作是一個帶有女性主義的政治行為,取代當時以男性為主導的油畫。在創作時卡恩會將紙張放在地上,運用身體各種姿態像是表演的方式在紙上作畫、甚至會蒙上眼睛,讓自我情緒恣意發展,她將炭筆磨成鬆散的粉塵,直接用炭粉、炭條與身體作畫,作品中經常可以看到作畫過程中留下的指紋痕跡。早期作品以街頭牆上的壁畫為主,主題常見軍艦、戰鬥機、輪船、房子等元素;1985年前後在紙上創作的L.I.S / M.G.A系列主題大多是自然風景、動、植物,女性和男性的形象。
1985年卡恩開始將色彩帶進了創作,她將顏料和水直接潑灑在紙上,開啟了一系列原子彈主題的水彩畫:顏料像水滴緩緩流下創造了一朵朵抽象糖果顏色般的原子彈蘑菇雲。但在卡恩背部受傷後,她無法直接在地上創作大規模的作品,而在1990年後,開始逐漸發展彩色的油畫系列。本次展出的房屋系列,是卡恩創作主題中非常重要的脈絡,從早期街頭的牆面塗鴉就可看到許多建築結構和房子形象的蹤跡,近期發展的房屋系列與早期作品擁有類似的結構,以粗曠筆觸及鮮豔色彩表達卡恩強烈且直接的情感,除了代表女性主義的聖殿之外,也與無家可歸的難民議題有關。而難民議題一直是卡恩關注的主題,卡恩常以夢境般的色調描繪在抽象環境中逃跑、被海水淹沒、奄奄一息且全身赤裸的人,闡明她對當時社會發生的苦難與不公的咆哮。
卡恩長期參與反核運動和婦女運動,包括在華沙和平會議上擔任婦女問題組織(OFRA)的代表。瑞士長期存在性別不平等的問題,更是最後一個實施「女性全面普選權」的西方國家,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卡恩形容“憤怒是驅使藝術創作的原動力”,她以自我為出發中心,毫無保留的用畫筆塗抹出暴力、恐懼的視覺詞彙,在最為人知的人像與身體的油畫系列作品中,最能看出卡恩對政治現實的真實表達。卡恩畫中的女性或男性,會直接看著觀眾的眼睛,裸露軀體、更擁有鮮艷的膚色以及特別凸顯的生殖器,表明其生殖力和性能力,揭示了人體和權力關係有關的問題。而卡恩希望以她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女性視角從頭開始寫藝術史,創造個人的文藝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