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rs Müller Publishers, 2013

Lars Müller Publishers, 2013
《城市中的城市——柏林:綠色列嶼》(The City in the City - Berlin: A Green Archipelago)可以說是20世紀後期,以「城市」為名的眾多建築宣言當中,最神秘而又引人入勝的一冊。它不只是1970年代城市與建築系列的重要出版品,更是橫跨歐洲與美洲影響當代建築設計的柏林故事(Berlin Stories)。本書紀錄了1977年由當時美國康乃爾大學建築系教授昂格斯(O.M. Ungers, 1926~2007)所帶領的團隊,前進西柏林前線,以夏季學校工作營的方式,嘗試透過設計研究,為當時柏林因冷戰而嚴重衰退的情況提出緊急方案。當時任教於倫敦AA,曾在康乃爾跟隨昂格斯學習的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 1944~)也前往協助。
工作營成果最初集結為一本德語小冊子,並於康乃爾大學所在地伊薩卡(Ithaca)出版,儘管「柏林故事」在往後的36年間逐步成為建築理論的經典作品,卻因為印刷數量稀少、版本紛雜而呈現難以取得的狀態。本書於2013重新研究、整理後出版,試圖回溯原始版本的敘事,並還原這一段歷史:在柏林圍牆完成後,被東德包圍的西柏林人口嚴重衰減,身為德國建築師的昂格斯與康乃爾大學團隊,提出將都市逐漸濃縮成座落於綠色樹海當中的建築「群島」,透過自給自足的巨大建築來構成微型城市,以此為策略來設計「城市的衰退」。
「群島」的城市意象揭櫫了一幅碎片化、多元且具有異質型態、不斷變異的城市圖景,更是當時少見、具有獨創性的設計策略,為萎縮中的城市提供了新的可能。無獨有偶,《城市中的城市—柏林:綠色列嶼》聚焦於單一城市的設計觀察與構想,使其列入上世紀末一系列以都市為名的建築理論之林,包括《芝加哥單點》(Chicago à la Carte: The City as an Energy System, 1970)、《洛杉磯:四種生態的建築學》(Los Angeles: the Architecture of Four Ecologies, 1971)、《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 1972)、《拼貼城市》(Collage City, 1978)以及庫哈斯所撰寫的《狂譫紐約》(Delirious New York, 1978)。
透過書中的文章,建築史學家塞巴斯汀.梅洛(Sébastien Marot)嘗試將這冊劃時代的宣言嵌入歷史脈絡的拼圖當中。本書內頁除了集結了宣言早期的手稿和文件,包含了許多當時留下的註記與從未出版過的插圖;同時也訪問了宣言的四位共同作者,藉由參照他們從不同角度出發的親身經歷,讀者得以重返1977年的盛夏,置身於充滿熱誠的研究者之列,感受時代的印記,發掘建築、都市之間的無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