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肇立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 創辦人
王大閎書軒(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53號)
單場講座$500,含書軒精心小點(三明治、甜品、飲品),活動現場購書享9折優惠。
王⼤閎先⽣熱愛文藝,昔⽇他在建國南路自宅及虹廬家裏時常邀請當時文藝界同好來跨界交流,如同包浩斯(Bauhaus),他組織了一個小社團名為「Chimera」(取名自神話中一個獅頭羊身蛇尾的混種妖怪)。當時常參加的人有許常惠(音樂)、郭良蕙(文學)、楊英風(雕塑)、郎靜山(攝影)、席德進(繪畫)等⼈。王先⽣當初創立社團時以「A Bauhaus Organization in Free China」為次標題說明其企圖,可見他深受葛羅培茲及密斯等⼈的影響。
今年包浩斯(Bauhaus 1919-2019)一百年,特別安排主題「奇美拉與包浩斯」在王大閎書軒介紹二者關係作為此系列文藝活動的開端。本場講題為「包浩斯在柏林」。
密斯曾說:「建築是時代意志在空間上的表達,它是可變的、常更新的、活生生的。」強調不論人們是否接納,新時代來臨已成事實。包浩斯搭上新時代的浪潮,但建築仍與政治脫不了關係,由威瑪政府資助成立的包浩斯早被貼上自由派極左的標籤,因此右派的納粹執政後即不斷打壓。包浩斯的柏林時期可說是苟存残喘,1932年校長密斯關閉德紹包浩斯,在柏林自費租了一間廢棄倉庫作為教室,十個月過後,學校遭蓋世太保查封;雖然在校長的奔走下學校得以重啟,但最終仍於1933年宣布解散。其重要成員陸續前往美國,葛羅培斯接受哈佛大學的教職,密斯則獲芝加哥的阿穆爾技術學院(伊利諾理工學院IIT前身)邀請主持建築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