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肇立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 創辦人
王大閎書軒(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53號)
單場講座$500,含書軒精心小點(三明治、甜品、飲品),活動現場購書享9折優惠。
王⼤閎先⽣熱愛文藝,昔⽇他在建國南路自宅及虹廬家裏時常邀請當時文藝界同好來跨界交流,如同包浩斯(Bauhaus),他組織了一個小社團名為「Chimera」(取名自神話中一個獅頭羊身蛇尾的混種妖怪)。當時常參加的人有許常惠(音樂)、郭良蕙(文學)、楊英風(雕塑)、郎靜山(攝影)、席德進(繪畫)等⼈。王先⽣當初創立社團時以「A Bauhaus Organization in Free China」為次標題說明其企圖,可見他深受葛羅培茲及密斯等⼈的影響。
今年包浩斯(Bauhaus 1919-2019)一百年,特別安排主題「奇美拉與包浩斯」在王大閎書軒介紹二者關係作為此系列文藝活動的開端。本場講題為「包浩斯在德紹」。
儘管師生作品在展覽中獲得極高評價,1924年圖林根議會選舉後反對包浩斯的右派掌權,加上財政受到壓力,包浩斯於是北遷德紹。德紹時期是包浩斯的轉捩點,1926年完工的新校舍及教師住所由葛羅培斯親自設計,延續法古斯工廠的想法:模距化、簡潔量體、大面積玻璃採光,成為葛羅培斯不朽的「建築宣言」,亦是包浩斯在德紹的精神象徵。教學上日漸成熟,匯集了志同道合且能力極好的教師群,可說是當時德國最前衛的藝術殿堂。然而1928年強調功能主義的漢斯・邁耶擔任包浩斯第二任校長,他對美學課程不感興趣,導致多位老師相繼辭職,此外更將共產主義政治活動帶進學校,直接威脅了學校的處境,1930年受到免職。於是葛羅培斯便邀請密斯・凡德羅接手擔任第三任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