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弘楠 金以容建築師事務所 共同主持人
何以立 何侯設計 主持人
李芝瑜 銘傳大學設計學院 副院長 兼建築系副教授、「打開台北 | Open House Taipei」團隊總顧問
邱文傑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主持人
張淑征 十一事務所共同創辦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創意總監
楊家凱 餘弦建築師事務所協同主持人、2008年臺灣建築獎首獎
褚瑞基 銘傳大學建築學系 副教授
漆志剛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策展人
文心藝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
$400(此費用內含酒水及茶點)
365天,1,340本書從世界各地來到文心藝所書店。
「文心藝所年度選書 2019-2020」為藝所書店開啟藏書計畫後的第二檔系列展覽,自一整年的新進藏書中精選近300本的書籍:從「出版即絕版」的建築師作品集;建築經典思潮的首刷珍本;到建築與藝術聯手翻轉時代的第一手紀錄。展品年代橫跨1950年代至今,邀請參觀者一窺當代引人入勝的建築空間背後,概念萌生的原點。本次展覽將藉由舉辦「沙龍」的方式鼓勵創造性的閱讀,透過與談人對於書籍的討論,重新連結設計思考與設計想像的可能。開幕沙龍將邀請來自建築、藝術圈的八位講者,各自帶來一本選書,分享由它們所串連起來的故事與想像。
書展開幕當日邀請了八位建築人接力帶來個人推薦的一本書,分別是朱弘楠、何以立、李芝瑜、邱文傑、張淑征、楊家凱、褚瑞基以及策展人漆志剛。
這些書本不但是他們從求學到投身實務經歷中的重要參照;亦有傳承自身理想、追求創作的成果與迴響——例如邱文傑、何以立分別透過現代建築巨匠密斯(1886-1969)的文集與描述法國建築師費爾南德.普永(1912-1986)巴黎住宅規劃的專著,傳遞出對於現代建築發展的不同期盼;這些選書同時也牽引出講者背後的人生故事——如同朱弘楠在賓州大學羅伯特.斯盧茨基(1929-2005)課堂上討論其著作《透明性》所獲得的感悟與釋放;張淑征則從紐約求學期間意外收到的點字書談到了其事務所即將出版的紙雕作品集,延伸出對於建築出版品更加極簡而立體的想像。
對他們而言,書籍不但如同凝固的時光膠囊,喚醒了往日的追憶,也不斷指引著他們去延伸對自身創作原點及未來兩端的想像,而紙本書籍間相互串聯、如同網絡般不斷深化的知識體系,亦成為檢驗建築影響力的重要指標。講者們一邊分享一邊暢談生涯中透過紙本書籍所相互連的人、事、物,以及從中滋長的空間意識——拾起一本等待閱讀的書時的那份「未知」,也正是如今仍在觸動我們、乃至下一世代建築讀者的美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