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昭蘭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 專任副教授
文心藝所 (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1樓)
$200
無限制
繼上一檔文心藝所Miriam Cahn個展以平面繪畫審視人體肉身與世界的關係,今年度文心藝術基金會持續以女性藝術家不同的創作形式觀看這個世界,第二檔展出韓國藝術家Suki Seokyeong Kang,跳脫既定繪畫的模式,將繪畫擴展為織物、雕塑、裝置、錄像、編舞甚至到一個展場空間,在Suki的展間,作品就像是顆顆音符,在空間中譜出優美的樂章。
基金會這次特別邀請到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專任副教授郭昭蘭,將從近期當代藝術討論編舞、譜的大架構中探討Suki的創作。期望參與者在導覽中透過專家的角度,思考藝術家如何運用當代的媒材轉換韓國傳統樂譜的元素、和作品與人與空間之間的關聯。
「Suki嘗試在當代藝術場域去處理韓國的傳統跟當下之間的跨距問題,早在戰後就有些藝術家在處理這種議題,但特別不一樣的地方是我發現她跟一些韓國藝術家在所謂的當代藝術平台時,他們總是牢牢抓住自己的傳統文化,他們如何從自身的韓國傳統文化裡去找尋這樣的方法,而找這個方法的目的不是要讓韓國傳統文化被看見,而是要給現代藝術以來繪畫的問題,給出一個新的空間。」-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副教授郭昭蘭
在週六的展覽專家講座中,郭昭蘭教授從1960年代美國興起的極限主義藝術,談到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傑克森・波拉克(Jackson Pollock)和安德烈・萊佩茨基(AndréLepecki)等作品和概念延伸探討Suki的創作,也討論了這些藝術家是如何將雕塑變成是一個啟動人的身體動態的媒介。講座中提到的幾個關鍵字:方形、個人尺度、譜、編舞等,Suki的作品賦予「繪畫」新的詮釋,以空間記譜的方式傳遞新的視覺想像,探討如何在一個方形空間裡,去處理觀眾跟作品之間的調度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