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永和 美國建築師協會院士、非常建築創始人/主持建築師、MIT榮休教授
阮慶岳 建築師/策展人/作家
馮國安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 助理教授
王進坤 台灣住宅建築獎協會秘書長
文心藝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
活動免費,需預先報名
作為當代華人建築圈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張永和除了地域與批判性的建築實踐,還同時是建築教育家, 更跨界到建築之外的領域,包括裝置、舞台、傢具、產品、服裝、飾品及甜點……等。
文心藝術基金會榮幸邀請他至文心藝所分享建築思考與創作,並與阮慶岳、馮國安進行對談。對談主題引自《誰怕吳爾芙》(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這是曾三度獲得普立茲獎的美國著名劇作家阿爾比(Edward Albee)的舞台劇代表作。藉由阿爾比認為藝術本該去突破界線,同時改變觀眾對事物的看法,來對照張永和在建築專業與學術論述外,跨界多元創作的個人脈絡。
張建築師精選了數件作品做為引子,帶出其創辦了事務所非常建築至今的心路歷程。這些作品中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但很清楚的現代性—— 樸實端莊但不過度本土或西化,更不隨波逐流。張建築師在之中所呈現的現代主義與所處時代的特質結合,沉穩中透露出不失知識分子認知的專業。
除了建築執業與在MIT等多所學府間任教,張永和曾在2011至2017年間擔任普立茲克建築獎評審,為世界建築價值的奠定貢獻心力。對此,他分享過去這十年間所觀察到這個獎項的轉變:逐漸回歸建築的基本的討論,並透過建築去談不同面向的社會性問題。張建築師認為建築要有社會性,但對社會的貢獻是要透過設計,而這也回應了他在《建築名詞:張永和的作文本》中的論述。
作品同時具有前衛性、觀念性卻又不失樸質,從紙上建築到社會實踐,張永和建築師將其對建築本體的思想擴展並運用至更寬廣的層面。在講座尾聲談及時代精神時,他表示偶然生在這個時代的他,因為對主流的「不喜歡」或許有意無意地去做出抵抗,因而有了現在的結果。扣回本次講座「誰怕張永和?」的命題,期許讀者們在講座後可以像《誰怕吳爾芙?》的劇作家阿爾比與建築師張永和一樣,挑戰叛逆性、跨出越界的步伐,離開自己熟悉的位置去尋找新的看世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