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明松 建築史學者、銘傳大學建築學系助理教授
王大閎書軒(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53號)
單場講座$500,含書軒精心小點(三明治、甜品、飲品),活動現場購書享9折優惠。
今年適逢包浩斯(Bauhaus, 1919-2019)一百年,同時也是王大閎先生逝世一週年。台灣深受包浩斯影響的三位建築師,王大閎、陳其寬與張肇康,他們分別以不同的方式為戰後的台灣現代建築的發展作出貢獻。儘管時間更迭,先人已逝,今天回頭再細看他們留下的作品,仍令人驚訝其作品的文化深度,值此百年慶,我們有必要反省前人到底為我們遺留些什麼重要的文化資產,本系列四場演講就是我們意圖深刻反省的開端。本場講題為「主題二:台灣建築與包浩斯- 台灣戰後初期的建築發展 從美援到大帽子 」。
王大閎、陳其寬、張肇康,在美國求學而受到包浩斯影響的三人,一生尋求屬於華人的現代建築,在看似相近的道路上卻做出各有千秋的實驗。他們分別在1950年代來到臺灣,其中王陳二人最終在臺灣落地生根,張則轉往香港;他們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作品,在不同世代的成長過程中都佔有一席之地。主講人徐明松以多年來研究收集之史料,娓娓述說他們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為戰後臺灣現代建築發展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