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增榮 比格達工作室主持人
王俊雄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
王大閎書軒(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53號)
單場講座$500,含書軒精心小點(三明治、甜品、飲品),活動現場購書享9折優惠。
二戰後臺灣建築經歷了深刻的變化,其影響迄今未休。首先,戰前居建築主流的歷史主義幾乎在一夕間,由現代主義建築所取代。其次,建築專業人員在戰前原多由日籍人士充任,戰後日人離台後留下的真空,在國民政府遷台後,大多由大陸移台人士擔任。再者,戰前並無的建築師專業制度,也隨著戰後國民政府統治的到來,在臺灣被施行。最後,戰前所無的大學建築教育,也在臺灣出現。本系列講座以此歷史變化為經,以現代主義、基督宗教建築、粗獷主義和中國現代建築四項課題為緯,試圖開展對這段少為人所注意的建築歷史的討論。本場為「主題一:粗獷與詩意 臺灣戰後建築- 二戰後臺灣的現代建築」。
主講人王增榮(大王)與王俊雄(小王)一開始便直言不諱地指出:戰後到今日的建築發展是還在發生中的當代史,身在其中的我們,無法也不應以所謂「全面的角度」去解釋。但我們仍然可以試著了解並思考——那個時期的臺灣,有著日本體制訓練出的技職建築專業者,也有從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畢業的建築師,另外還有要求以歐美施工圖溝通的美援代表,以及落腳臺灣各地的基督教會與他們帶來的建築。這些人在當時剛結束殖民身份,尚未發展出自身現代性的島嶼上,不斷地實踐與碰撞,留下許多影響重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