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原英樹 H2R architects 主持建築師/合夥人
趙柏聿 長短樹鄉村研究所
漆志剛 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 助理教授、策展人
文心藝所(台北市內湖區民權東路六段180巷10弄6號)
$300(本次活動費用可憑發票折抵當日書店購書150元)
2/20週六下午藝所書店將舉辦本次文心藝所年度選書 2019-2020系列活動—建築沙龍(三):關於篠原一男的兩段對話(Two Talks on Kazuo Shinohara),策展團隊特別邀請日本建築師、H2R architects 主持建築師平原英樹(Hideki Hirahara)老師以及長短樹鄉村研究所的趙柏聿老師,共同討論日本建築師篠原一男(Kazuo Shinohara)的創作脈絡與其影響深遠的建築思考。
篠原一男(Kazuo Shinohara, 1925-2006)原就讀於數學系,畢業後轉攻建築,1953年自東京工業大學建築系畢業後於母校任教。篠原的創作除影響了坂本一成、長谷川逸子、伊東豐雄、妹島和世、塚本由晴、長谷川豪等日本建築師,其影響力更遍佈世界各地。本展覽系列建築沙龍(二)所談論的瑞士建築師瓦雷里歐.奧吉阿蒂(Valerio Olgiati),就曾以篠原的作品圖像作為其空間思考的註解,而哈佛大學設計學院(GSD)於2019年也以篠原為名舉辦:Shinohara Kazuo: ModernNext 展覽。
本次沙龍平原英樹老師將以篠原一男的著作《住宅論》(Jutaku-Ron (Essays on Residential Housings))為切入點,討論其以居住空間為起點的建築思想之路。趙柏聿則以篠原一男生涯創作的四個樣式(style)轉變來討論建築師的作品脈絡,以及分享實地走訪篠原建築的空間觀察。
目前進行中的展覽「文心藝所年度選書 2019-2020」除了展出60、70年代收錄篠原一男建築作品的日本絕版建築雜誌,還有2019年由瑞士年輕建築師組合Dehli Grolimund所編輯、出版不久即告絕版的篠原一男攝影集(Kazuo Shinohara: View from This Side)等。篠原橫跨超過五十年的相關建築出版品,熱度不減,足可見其跨越世代的影響力。
當1960至70年代日本建築界普遍關注大量生產、現代主義的落地生根以及住宅空間極小化(minimization)的同時,篠原一男則投身於解放住宅的可能性,透過書寫與建造交替探索著空間形式與內在精神的連結。平原英樹從日本建築師的視角切入,以篠原代表性的著作《住宅論》(Essays on Residential Housings, 1970)闡明了理論與實務並進的創作方式。筱原不但啟發了任教於東京工業大學時期的門生伊東豊雄與坂本一成等人,相比當時代謝派(Metabolism)方興未艾的巨型提案,其聚焦的小住宅更因貼近年輕世代的創作者而引起了廣泛的共鳴,開展出另一條對日本建築影響巨大且深遠的譜系。
臺灣研究者趙柏聿分別介紹了篠原一男創作生涯的四個「樣式」以及隱含轉折的三個關鍵作品:從對於傳統日式住宅的反思逐漸步入充滿抽象、片段化意義的象徵性空間;試圖創造「零度機器」(zero-degree machine)讓體驗者自行連結空間中的物件關係;一直到受混亂的都市景象吸引進而拼湊量體,不斷演化、思辨的設計進程。趙柏聿並分享了實地走訪兩座篠原一男經典的住宅作品時,受屋主邀請有幸進入內部空間所紀錄下的珍貴畫面,以及自身在創作與教學上所受到的啟發與嘗試。對「篠原學派」(Shinohara School)的建築師們來說,建築書寫與實踐同樣重要,不但是對已完成的作品的紀錄,更是對下一步的探尋與思考。